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柳叶刀专访:慢病是“房间里的大象”

2023年是《柳叶刀》创刊200周年。《柳叶刀》主编、《柳叶刀》系列期刊出版人 Dr Richard Horton 亲笔社论认为,本世纪关键优先事项的健康焦点领域包括全民健康覆盖、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精神健康、气候与健康以及健康研究。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助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为此,结合上述健康焦点领域,《柳叶刀》联合《医学科学报》采访相关领域的中国学者,以期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助力健康中国,服务全球健康。本期主题是健康研究,我们采访了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阎丽静教授,以下是采访实录。

阎丽静 教授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

慢病是“房间里的大象”

您在慢病领域深耕多年,请问该如何理解慢病?

阎丽静:慢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名称中体现了这类疾病的两个特点,一是非传染性,二是慢性。它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英国有一句谚语“Elephant in the room”,即房间里的大象。大象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但人们视而不见,指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我认为慢病就是房间里的大象。慢病给个人健康和国家都带来很大负担,但未患病时人们不会重视,当它不存在。我认为应当把慢病当作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应无视或否认。

慢病很复杂,也存在许多矛盾点,这里简要讲三个。

第一个矛盾的地方,慢病不慢,但又急不得。

慢病不慢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个人角度,慢病存在急性发作期,如心肌梗塞。数据显示,大约四分之一的心脏病突发患者在未赶到医院时就去世了;家庭角度,慢病会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很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都是慢病引起的;国家层面,慢病造成的负担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迅猛。

慢病急不得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慢病潜伏期长,术语叫做临床前期,即没有症状,患者自己也无法感觉到,但其危险因素和潜在成因从母亲孕期、出生后、少年期、成年期都有可能产生。其次,慢病一旦发病就会伴随患者终身,不是短期的治疗或住院就能治愈的。最后,慢病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慢病防控不能急,需要人们一生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矛盾的地方,慢病很可怕,但又不可怕。

过去人们谈癌色变,都觉得得了癌症就是绝症,非常可怕。卒中很容易致死致残,也很可怕。在宏观层面,对国家,慢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且人数不断增加。几十年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0%甚至更少,但2021年数据显示,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9%,接近每十人就有九人。按照目前趋势,慢病造成的危害仍会越来越大,因此对我们国家来说,慢病也是很可怕的一大挑战。有的人可能会说,人人都有一死,因此慢病占比高也不能说明什么。其实在慢病领域,我们尤其关注过早死亡。联合国将死于70岁以前定义为过早死亡。慢病不仅是老年病,70岁以前因慢病死亡的人很多,且这种现象在中低收入国家包括我国尤其严重,因此减少慢性病过早死亡也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目标里面。

慢病虽然非常可怕,但我们完全不必惧怕,因为慢病有其可防可控的一面。有证据表明,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预防,非基因因素决定的,对于癌症,也至少达到40%。而对于已经患病的人,也有非常可行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自我管理和社区医疗工作者就可以帮助患者开展的,比如健康生活方式和规律服药。过去癌症防治手段落后;现在哪怕癌症,比如患病率较高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手段,不必谈癌色变。

第三个有关慢病防控的特点:慢病防控不靠政府是不行的,但只靠政府也是万万不行的。

慢病的防控管理很复杂,一直由政府主导,但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2011年9月联合国高层会议中提出,慢病防控需要采取“全社会、全政府”的策略(the whole of Government、the whole of society)。这也是慢病防控避免“盲人摸象”的策略。具体来看:第一,慢病防控靠基层;第二,慢病防控依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慢病防控靠家庭、社会的力量。

慢病防控仍存在“血流不畅”

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在慢病防控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阎丽静:我国慢病防控在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将其比作人体的大脑、骨骼和血管。

第一,大脑。我国慢病防控的政策、规划和纲要的制定就类似人体的大脑,指挥其他部门联合作战。我国很早就提出来一个宏观理念“健康入万策”,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逐步推行。

最初联合国提出慢病防控需要采取全社会、全政府的策略后,我国紧急召集15个部门一起制定慢病防控计划,是全球行动最快的国家。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慢病防控的规划和指导文件。

第二,骨骼。我国的医疗机构等硬件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就像人体的骨骼,为我国慢病防控、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血管。我国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措施;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从2010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个示范区,并在不断扩展;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深入到各个城市和地区,促进和防控全民健康。

请列举一个我国在慢性病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例子?

阎丽静:第一个映入我脑海的是近几年由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主任牵头,与国内外多家机构开展的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

该研究主要调查农村高血压防治效果,基于全国326个村、近34000名高血压患者开展,主要由初级卫生保健的提供者村医实施。培训村医,再请村医通过生活方式教育、规范用药等策略管理本村高血压患者。

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乡村医生主导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血压控制情况

高血压患者防控效果下降6~7mmHg便已经是优秀的结果,但该研究达到了14mmHg,并且带来了疾病发病与死亡的风险的下降,研究结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

我国在慢病防控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阎丽静:我将我国在慢病防控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喻为人体的血流和血肉。

第一,“血流不畅”。刚才提到,“血管”已经建成,但许多措施的实际开展并未顺利落实,存在“血流不畅”的问题。

第二,慢病防控没有做到“有血有肉”。慢病防控的成果并未彻底发挥出其该有的效果。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我们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社区里居民的健康由签约医生管理。但实际上有些地方的相关措施流于形式,并未产生实际效果。

接下来几年,我国在慢病防控方面将面临何种挑战?

阎丽静:第一,经济状况给慢病防控带来不确定性。第二,新发传染病也会给慢病防控带来较大影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提升是一件好事,但不可避免的,传染病暴发时可能会阻碍或延缓慢病的防控进展。第三,国际局势的走向会影响全球化进展,进而影响国际学术交流,从而可能影响慢病防控。

慢病防控离不开基层

基层医疗对慢病防控起到了哪些作用?

阎丽静:基层在慢病防控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方面,这三方面是由慢病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慢病患病人数众多,仅依靠专家防控远远不够,而且专家人数大规模增加也很难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基层工作者的力量。

第二,慢病需要长期管理,而长期管理必须依靠基层力量。慢病具有长期性,急性期患者会被收入院,但出院后仍需多加注意。

第三,慢病防控的很多工作超出了医疗本身的行为,患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也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等,这些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特别需要基层力量。

数字医疗在慢病防控中有什么作用?

阎丽静:我研究慢病防控的重点一是在基层;二是给基层赋能,提升基层能力,包括探索数字医疗及其他一些新技术的作用。

不过,数字医疗等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因为生病的是人,治病的也是人,管理疾病也是靠自己、靠家人。如果我们把工具的力量过于夸大,由此忽略了人在防控中的作用,就会本末倒置。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就是在突出“人”的重要性,所以数字医疗的作用也要放在这个大框架下理解,并且我们要不断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健康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促进百姓健康

您如何理解research for health?其影响如何普及到老百姓身上?

阎丽静:research for health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老百姓的健康。不过目前,健康研究的成果虽然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并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关于如何使健康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到一个新兴学科——实施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这门科学关注的是如何把已有的科学成果转化并落地,以真正发挥作用。这门学科在我国方兴未艾,呼吁社会各界包括青年学者关注,只有实施科学不断发展,才能把“research for health”的效果最大化。

与柳叶刀的多年合作中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阎丽静:柳叶刀的编辑会走出编辑室,与研究者面对面交流。2018年,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十周年庆典时邀请了《柳叶刀》主编Richard Horton先生做主题报告,他还多次去美国全球大学健康联盟年会上做主题报告;《柳叶刀》执行主编Stuart Spencer先生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心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者年会;前高级执行主编William Summerskill多次参加《柳叶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国内举办的科学年会;子刊主编也多次组织研讨会,线下与作者互动。这些是《柳叶刀》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年是《柳叶刀》200年,您想对《柳叶刀》说些什么?

阎丽静:《柳叶刀》是200年前由威克利先生创立的,有人说“改革的灵魂一直都在威克利先生的身上”,他是一个改革者,是一个锐意进取、想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最近二十年来,《柳叶刀》不断在做法和思想上引领新的潮流,所以我觉得《柳叶刀》不仅仅是一本期刊,也是一面旗帜,是锐意进取的典范。

《柳叶刀》的英文是The Lancet,一个意思是手术刀,另一个意思是很独特的、狭长美丽的窗户。希望在未来的200年,《柳叶刀》不仅能够像手术刀一样破旧立新,还能像尖顶窗一样华彩纷呈。

原文转载自柳叶刀 The Lancet

如果您是一名记者,正在寻找有关大学的信息或专家采访故事,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

媒体关系

中国传播

李怡
联系电话: (+86) 0512-3665 7720

邮箱: yi.li@dukekunshan.edu.cn

Add our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