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犹太文学相遇百年

昆山杜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聚焦犹太人与中国在意第绪语文学上的长期渊源。

意第绪文学是丰富多采的犹太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在流散时期(公元70-1948年)使用意第绪语创造出的一种最具特色、影响最大的文学。它兴起于中世纪的中欧地区,后扩大到东欧,随着中欧、东欧犹太人的迁徙,又传播到南北美洲和西亚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与犹太文学的主体──希伯来文学并肩发展,在保存、传播、繁荣犹太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与意第绪语文学百年”项目中,研究团队旨在收集1921年至今有关犹太文学的中文著作。

该研究负责人之一、昆山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助理教授伊扎克·路易斯博士(Yitzhak Lewis)解释:“我们这个研究意在解答这些问题:哪些人在中国参与了意第绪语文学研究?在何时何地进行?我们还希望总结出中国文学对意第绪语作家、文学风格和其他犹太语言的兴趣趋向。”

人文科学助理教授伊扎克·路易斯博士(Yitzhak Lewis)

路易斯博士与哥伦比亚大学意第绪语研究和比较文学博士生包安若共同设计了研究框架并组织实施。在过去两年中,昆山杜克大学李蔚然、杨逸飞、陈永康、阎小萌、王诗婷、马云翔、张书铭、徐依琳、熊诗雨、董蔚然和 王若菡共11位本科生,作为研究助理加入了项目,在中国文学档案中搜寻与犹太文学的渊源。

路易斯博士介绍,这一切始于1921年,时任记者、小说家和剧作家的茅盾(建国后任首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呼吁中国知识分子研究意第绪语文学,他误以为意第绪语取代了古希伯来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做为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参照。

路易斯博士解释:“从那时起,中国知识分子在意第绪语文学中看到了与中华民族复兴志趣相承的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的每一步,中国的重量级知识分子和作家都从意第绪语文学中汲取了灵感。”

本科生研究助理陈永康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一直都在研究犹太文学,编写了大量文章,展现了意第绪语和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路易斯博士介绍,在中国,各类社会运动和变革都持续推动了学界对犹太文学的兴趣,其中包括在20世纪20年代促进了现代进步思想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及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始向全球开放,而中国学界则爆发了对世界文学的热情。

路易斯博士介绍,该项目表明“在中国现代历史沧桑中,以某种方式幸存下来的一个恒定因素:意第绪语文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的民族想象中跨越几个历史时期的作用。”

他表示:“从犹太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为犹太文本传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脱离了产生这些传统的犹太人社区。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项目为‘犹太人’之外的犹太文化研究创建了一种模式。”

研究团队成员徐依琳

该项目为多名本科生提供了科研锻炼机会。本科生研究助理陈永康在2021年春季学期加入了这个项目。他表示:“我最初的动力来自路易斯教授的魅力,希望能在课堂之外与教授一起开展科研项目。此外,犹太文学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愿意走出所谓的舒适区,接受新的挑战。参与这个项目确实让我拓展了思维边界,观察到看似‘冷门’的文学作品如何获得关注,如何挑战了由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影响所主导的‘世界文学’。”

研究成员徐依琳表示:“我很惊讶地发现,在我搜索的期刊中,大多数符合项目要求的文章都与戏剧相关,我因此有机会了解到一位美国作家写的意第绪语戏剧历史,那本著作在一个世纪前就用中文出版了。”

“中国与意第绪语文学百年”项目由昆山杜克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资助,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致力于支持师生共同开展课题广泛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目前仍在进行中,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因为需要研究的文学档案数量庞大。

*徐新《意第绪文学简论》,《当代外国文学》,1995.12

如果您是一名记者,正在寻找有关大学的信息或专家采访故事,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

媒体关系

中国传播

李怡
联系电话: (+86) 0512-3665 7720

邮箱: yi.li@dukekunshan.edu.cn

Add our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