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在荣:分离时代的集体思考



比较文学助理教授向在荣目前正在策划2021年广州影像三年展的主展之一。(摄影:王启铃)

文 | Anisha Joshi

昆山杜克大学学生媒体中心成员,2022届本科生

疫情之下,全球各地的民众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的情绪,而昆山杜克大学比较文学助理教授、艺术家向在荣博士希望自己策划的展览能够让观众思考截然相反的问题。

他的展览聚焦于“为什么是集体”的问题,是明年三月开幕的“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的三个主题单元之一。

明年广州影像三年展的总主题是“重思集体”,其中每个展览都将围绕集体的一个侧面,由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参与意义创造,从而打造一种协作体验,探索不同人群如何看待“集体”这个概念。

向在荣博士表示:“展览紧紧扣住‘为什么是集体’这个问题。我们是在问观众,而不是提供答案,也没有假设我们知道答案。”

“重思集体”的概念源于对新冠疫情的明显关注。在新冠疫情下,全球数百万人经历了封锁、保持社交距离等各种隔离措施,但是向在荣博士表示,展览不会直接聚焦新冠疫情。

2018年,向在荣博士和本次策展的合作者——董冰峰和滕宇宁——共同创立了超图像小组,集合了不同的艺术和学术专业,旨在超越内容较窄的艺术史探究,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分析当代超图像时代。

虽然新冠疫情不是展览的重点,但疫情确实对策展人会议和其他筹备工作造成了影响,使大家不得不采取更多的线上互动,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向在荣博士看来:“这些都还好。如果艺术没有创新,那还算是艺术吗?”

艺术氛围

向在荣博士对艺术和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理解来自于横跨三大洲的工作和学习经历。

在中美洲,他研究了阿兹特克/纳瓦文明的表意文字,看到这个文字体系如何模糊了文学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思考这个文字体系如何消除了文字和视觉世界之间的诸多差异。

基于这项研究,向在荣博士出版了第一本专著《古怪之道——一种去殖民探索》(Queer Ancient Ways: A Decolonial Exploration),在书中,他呼吁借助古代资料对同性恋进行更广泛的理解,聚焦于被欧洲思想所遮蔽、从而经常被忽视的角度。

在昆山杜克大学,无论是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还是跨学科方法赋予课程体系的活力,都给今年秋季学期入职的向在荣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昆山杜克大学举办了以 “人与动物”(Hum/Animal)为主题的人文研究会议,通过社会学、生物艺术、哲学等多种角度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除了主旨演讲和专家小组讨论外,会议还安排了本科生学术研究和电影项目,主题涵盖超验主义、环境主义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


作为昆杜的艺术副主任,向在荣计划与学生一起提升校园的艺术氛围。(摄影:王启铃)

向在荣博士表示:“我们的学生非常聪明,而且学习热情高涨。我在本科期间是不可能做到他们这么优秀。”在为期一天的人文研究会议上,学生所呈现的作品种类繁多,独具一格。

除了担任授课老师,向在荣博士还任职昆山杜克大学新设的艺术副主任一职。他计划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沉浸在艺术中,进一步充实昆山杜克前沿的艺术和人文课程体系。

向在荣博士解释说:“我们的校园很美,但可能是保护过度了。我们严重缺乏艺术体验。”他打算通过创意空间、装置和表演,在校园里营造更多的艺术氛围。“计划还在初步阶段,目前保密,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和我联系,我们一起策划以后的发展方向,一起让校园变得更加生动。”

向在荣博士正在做的艺术项目,不仅是为了给校园,也为昆山周边地区,注入更多的艺术体验。最近,他协助昆山杜克人文研究中心与位于上海的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合作启动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研究-创作驻留项目,视觉艺术家郭城荣获该项目研究与创作学术奖金。郭城在驻留期间将指导昆山杜克的本科生一起工作。

除了将客座艺术家和策展人请进校园,向在荣博士还计划为昆山杜克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让同学们获得行业专业经验,深入接触看起来有些神秘的艺术世界。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和人文科学缺乏就业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向在荣博士认为,文化从业者是创造健康美好社会的重要力量。

“艺术和人文是我们社会运转的基础,也是我们集体存在和生存的基础,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希望昆山杜克师生们能够保持初心,坚信艺术的功能看似无用但不可或缺。”

如果您是一名记者,正在寻找有关大学的信息或专家采访故事,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

媒体关系

中国传播

李怡
联系电话: (+86) 0512-3665 7720

邮箱: yi.li@dukekunshan.edu.cn

Add our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