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汤胜蓝教授及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多项举措助力可负担、高效的结核病医疗

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盖茨基金会、四所中国高校和地方医疗机构合作进行了一项为期六年的大规模、多地区、多层次的结核病研究,即“中国——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此项目深入调查了2009年至2015年间中国结核病治疗、用药,以及结核病相关卫生服务筹资情况。2016年1月,该研究团队的十篇论文在《贫困所致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最新一期的特刊上发表,论文公布了大量研究成果,并为提供高效可负担的结核病医疗服务提供了针对性建议。研究者提出的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并在项目地实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的预测,中国的结核及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高居世界第二。虽然201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1990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的涂阳结核患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65%,但是在部分地区,结核及耐药结核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汤胜蓝博士指出:“尽管结核病的基本治疗在中国是免费的,但是更为复杂的耐药结核病治疗却大大增加了实际治疗费用。此外,免费药之外的药物费用、交通和住院费用都给肺结核病人,尤其是贫困人口,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湖北宜昌终末项目评估会议

该中国——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着重研究了中国结核病诊疗和筹资支付及相关政策,旨在通过实行政策改革,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公平、可负担的医疗服务。项目第一阶段,研究者们主要调查了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筹资状况。在此期间,中国结核病医疗模式经历了重大变革——首先,结核病的治疗任务从疾控系统转移到了医院系统,越来越多的县级综合医院被指定为结核病定点医院;其次,肺结核医疗的主要资金来源也从财政拨款转变为由医疗保险来支付。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更好落实结核治疗模式改革,并将改革推广,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们对结核病的医疗服务提供和筹资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医院中既存在结核病过度治疗,也存在治疗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不恰当的经济激励、传染病防治知识匮乏和不合理医保政策共同导致的问题。其次,国内的主要医疗保险机制并不能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足够的经济保护,在治疗过程中遭遇灾难性医疗支出也并不罕见。从总体上看,结核病治疗面临着不均衡的问题:过半住院患者可能面临不正确的治疗,过度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也是严重的问题,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和经济效率低下。

研究人员从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提取数据,五峰县,宜昌市,湖北省

鉴于以上情况,研究员与项目合作者们为三个中国城市开发并实施了新的筹资支付模式。这三个城市横跨中国东中西部,分别是东部江苏省镇江市、中部湖北省宜昌市,和西部陕西省汉中市。在盖茨基金会和国际专家的帮助下,来自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政府扶贫机构、市政府的相关人士为结核病卫生服务筹资支付制度设计了两项主要改革措施,并已于2014年在三处项目地点开始实施:首先,所有医疗保险机构都同意提高医院结核医疗服务费用的报销比例;另外,项目参与者们为肺结核定点医院新建了支付机制,激励它们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为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治疗。

汤胜蓝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计划全面透彻地揭示了中国结核病诊疗服务的提供和筹资情况。“如果没有今天发表的这项研究及其结果,我们将不会对我们正面临的挑战的规模有正确的了解。”汤教授说到,“本项目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改进和落实政策的路线图,旨在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更优质、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针对结核医疗服务筹资的政策干预已于过去两年中在三个研究省份开始实施。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和筹资方面改善的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

该项目由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共同赞助。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

Add our
WeChat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