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杜克大学、未来资源研究所、环保部政研中心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于6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环境政策中的成本效益分析的国际研讨会。
环境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是对环境政策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成本及效益进行科学评判的一种研究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政策的可实施性,是科学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开展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要求,被认为是科学施策的基础。如在美国,成本效益分析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其在行政法上也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中国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基本上还未进入环境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也缺少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讨会是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定量分析联合实验室合作框架下,在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领域开展的合作研究及其他可行的活动之一。
Richard G. Newell
未来资源研究所总裁,美国能源信息署前署长
上午的会议主要探讨了中美双方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与政策实践。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以京津冀地区为典型,分享了中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与创新。他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框架为1+2+6,国内现在实施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以及如何运用市场激励保护环境,比如增加环境保护税等。未来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ichard D. Morgenstern谈到了美国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他提到了费用效益分析的历史和基本原理,并且讲了CEA跟CBA的区别,强调了CBA的核心为利益超过成本。之后,他梳理了政策实施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特朗普上台后政策的变化。
第二部分的讨论由中国电力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开始发表主题为中国燃煤大气污染控制成本及环保电价分析的主旨报告。报告简单介绍了电力行业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成效、控制成本分析,以及环保电价政策和改革展望。环境保护部规划院代表介绍了京津冀地区黄标车淘汰政策,补贴和进行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和经济社会影响分析,综合对比后做了建议。南京大学教授毕军以南京市为案例建立了模型,做了PM2.5归因幸福感损失的价值评估,得出环境污染对健康有间接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王金南,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下午的讨论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未来资源研究所总裁Richard Newell介绍了碳社会成本的背景和重要性,美国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对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和建议,以及未来资源研究所对于碳社会成本的倡议。之后,他与两位研究员Richard D. Morgenstern 和Jeremy Schreifels,以及Billy Pizer教授讨论了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在美国的挑战。
Richard G. Newell
未来资源研究所总裁,美国能源信息署前署长
Billy Pizer
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美国财政部前副助理部长
Jeremy Schreifels
未来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环保署前部门主管
随后,未来资源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Mun Ho做了费用效益分析在中国环境政策中应用的主题演讲,介绍了CBA的框架以及碳税的影响。演讲结束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中国人民大学邹骥教授主持,昆山杜克大学张俊杰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常纪文副所长和Mun Ho访问研究员共同展望了中国环境政策实施成本效益分析的前景与挑战。常纪文副所长认为成本效益分析分为两个部分: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分析以及政策工具和管理办法的分析。关于公平性的问题,他讲到目前采取的方式为哪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更多财政收入更高,哪个地区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就更多。即便现在透明度的问题得到了改善,数据共享仍然是制定环境政策时的一大阻碍。
邹骥,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张俊杰,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Mun Ho, 未来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最后,张俊杰教授与Richard Newell总裁主持并总结了两天的讨论,提出了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且鼓励各方积极开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