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海贝:人生是与自己的一场慢跑

从2018年入读昆山杜克大学以来,章海贝一直都有慢跑的习惯。如今,即将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的海贝,把人生也比喻成“与自己的一场慢跑”。 

在她看来,慢跑并不需要设定一个终点,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冲刺,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博弈。  

在校园里,海贝经常遇到零零散散在跑步的同学们,没有多想,她就联合这些热爱跑步的同学组成了一个跑步社团——昆山杜克大学跑步社团(又名“昆山蛤蟆跑团”)。在海贝和社团成员的努力下,昆杜跑步社团开展了独具创意的活动:淀山湖10公里跑步赛、巴城10公里跑步赛、每周定期的大渔湾跑圈、线上五公里挑战赛等。 

公园跑活动后的合影

2021年3月,她受苏州国际跑团Suzhou Striders的启发,携手Suzhou Striders与昆山杜克大学体育部共同陆续举办了“公园跑”系列活动,活动范围辐射整个昆山地区,并受到了昆山市民的热烈响应。她一共组织了5场公园跑,最多人次超过100。“一个人跑步是一种个人运动,但一群人一起跑步,会焕发相互激励的精神,并吸引和感召更多人加入。特别在受到疫情影响,心情沮丧时,公园跑甚至可以从某些方面提振所有人生活的勇气。”海贝激动地说。

在实验室制作的硅片和石英片

在科研的路上探索,有时是独自前行,有时则是与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携手共进。 

物理学副教授黄锴博士是章海贝的“筑梦人”之一。参与微流控芯片的项目,是章海贝本科期间一个重要的科研经历。在实验过程中, 每次需要实验器材和资源,黄老师总是鼎力相助,帮助她申请不少相关的设备资源;实验中遇到问题时,黄老师也总是和她一起探讨,带领她寻找解决方案。正是因为在微流控芯片项目的经验积累,海贝在做自己的毕业设计时,选择了与此相关课题,黄锴老师在她创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给了很多帮助和引导。

章海贝和科研组同学们在实验室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是黄锴老师对章海贝日后科研道路的希冀,他是这样解读的,“科研工作的初始阶段往往是建立自己 ‘道’的过程,而科研之‘道’也往往是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开始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不断通过重新审视自己如何‘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来获得突破。” 

“在做微流控芯片的实验的时候,因为我从零开始学习和上手,黄老师支持我去南京大学学习、买设备与材料,还组织会议帮我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没有他的耐心指导和全力支持,我无法在学术上快速地成长。” 毕业前,海贝把自己在微流控芯片项目中积累的知识介绍给了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把这个项目更加认真全面地做下去。 

章海贝与黄锴博士在实验室

杜克大学生物物理学教授Christoph Schmidt是海贝的另一位“筑梦人”。 

昆杜学生可以同时选修杜克大学的部分课程,章海贝因此积极选修了一些杜克的课程,并通过课堂结实了Schmidt教授。本科期间,海贝几乎每周都参加Schmidt教授的研究组会,除了教授学生生物力学和物理学相关的知识外,Schmidt教授还会带领大家探讨各领域内的前沿研究。 

申请季,海贝对自己未来的抉择犹豫不决,Schmidt教授鼓励道:应当遵循自己探索学术之路的初心,即使未来不做他的学生,仍可以共同讨论学术。 

正是在Schmidt教授的引导和推荐下,她最终成功斩获了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章海贝与Christoph Schmidt教授在线讨论课题

大三时,海贝参与了“昆山杜克大学全球机会灵活学习体验”(DKU Go Flex)项目,顺利申请到了赴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的学习交流机会。在交流期间,她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在科研组结识了杜克大学的物理系校友。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了爬山、跑步社与合唱团的活动。这些经历和体验都为她后续申请芝加哥大学的博士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章海贝和学生志愿者们在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中庭
邀请来自不同地方的好友在香港西贡远足

 海贝说,昆山杜克大学通识博雅的教育理念为自己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用交叉学科的理性思维更深入探讨研究中的各种可能性。她还在港科大遇到了科研路上的第三位“筑梦人”——许钦教授。“我在港科大交流期间所在科研组的指导老师许钦教授刚好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在实验室里搭建了一个迷你的实验台。在后来申请博士的过程中,他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路与建议。” 

章海贝与许钦教授(右一)的科研组

除了科研和跑步,在昆杜的四年本科期间,章海贝还积极策划和参与了许多活动。大一刚入学,海贝联合其他社员创办了爱心社团——Hugather,他们定期去学校附近的福利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大二时,她还担任了住宿生活部助理,定期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在住宿生活部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让所有昆杜大家庭的成员更了解中国文化,海贝与Hugather社团策划了多个与传播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邀请河南嵩山武术团进行少林武术展演以及现场教学中国功夫,将篆刻艺术带进校园等等。

海贝与Hugather 社团成员在玉山福利院看望老人
邀请河南嵩山武术团进行少林武术展演及现场教学
邀请篆刻艺术家共同举办篆刻工作坊

在人生这场慢跑中,面对未来,她满怀憧憬。 

如今,即将起航赴美读博,章海贝将自己过去的成长总结为五个关键词,希望可以给学弟学妹一些鼓励。 

第一个是Be Bold,要有勇气,对了解未知的事物大胆一些。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的首届本科生,海贝鼓励学弟学妹要有勇气去面对新的一切,挑战现状,并勇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第二个是Be Kind,对生活心怀感恩,面对困境挫折也尝试去发现它的美。在跑步的过程中,海贝逐渐发现,美的不仅仅是身边略过的风景,在跑步这项运动中积极收获的自我认知,本身就很美。 

第三个是Be Happy,尽量让自己快乐地成长,善于发掘生活中令自己开心的事,她认为心态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往往是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第四个是Be Yourself,人无完人,海贝认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在这些错误的磨练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后是Be DKU, 开拓创新,敢做敢当。过去四年,作为昆山杜克的首届本科生,章海贝体会到,自己收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开拓者精神,她也因此获得了带着新鲜想法一直前行的勇气。 

毕业旅行:海贝与大学好友在前往云南卡瓦格博雪山的路上

谈及未来,海贝希望将本科期间学到的交叉学科思维更广泛地应用到将来的学习中,并通过在芝加哥大学的深造,进一步精进科研能力。她还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并带领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共同探索。 

她仍然用慢跑打比方:“有时候我可能跟几个人一起跑,跑得超级开心,速度也很稳定;而有时我就是独自跑,这路上只有我自己,没有那么多支持。或许还有可能跑偏,还会摔倒。但不管怎样,有时需要停下来先喘口气,欣赏身边的风景再继续前进,毕竟人生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慢跑。”

最后,章海贝分享了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小海象。 “小海象是我的旅行伴侣,更是我的精神伙伴。我去哪里,它都陪伴着我,一直默默地鼓励我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的矛盾、生活的困境。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执着坚韧的心灵,也要学会感恩和博爱。” 

章海贝与她的小海象在海边一起看日出

如果您是一名记者,正在寻找有关大学的信息或专家采访故事,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

媒体关系

中国传播

李怡
联系电话: (+86) 0512-3665 7720

邮箱: yi.li@dukekunshan.edu.cn

Add our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