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程是在金融行业已经工作了三年的商科生,陈艺蘅本科学的是经济学,朱宣哲的本科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三个有着迥异学科背景和履历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段旅程——就读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项目(ECE)。如今,三人都如愿拿到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朱宣哲
本科: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收到的录取通知包括:
· Google美国办公室
· Meta美国办公室
· Amazon美国办公室
个人标签:严谨、乐观、执著

陈艺蘅
本科:南开大学经济学(伯苓班)
收到的录取通知包括:
· Meta美国办公室
· VMware美国办公室
· better.com美国办公室
个人标签:善于反思、兴趣驱动

王泽程
本科: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
金融机构工作三年
收到的录取通知包括:
· 三星电子研究所
· 人保科技
· 京东
……
个人标签:爱折腾、平衡
在过去两年时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赛道转换,抓住了哪些机会,并最终成功加入全球知名公司的呢?
不同背景,同一选择
在金融业,王泽程感觉到职业压力已然迫近,因为 IT 技术正在迅速改变这个行业。香港高盛上线了一个自动化交易程序,便取代了几十个交易员的工作岗位。
泽程曾给客户推荐一些金融产品,客户不以为意,反倒是因为他们团队帮助客户解决了某个数字化技术问题才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业务。
他说:“这些工作上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未来的业务模式将是基于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传统金融业工作了三年之后,我把未来的发展方向看清楚了。所以急迫地想重回校园深造,学习更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他说:“这些工作上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未来的业务模式将是基于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传统金融业工作了三年之后,我把未来的发展方向看清楚了。所以急迫地想重回校园深造,学习更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陈艺蘅本科所学专业偏向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如果要出成果,需要读到博士学位,但她并不确信自己能否将学术成果很好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在之前的实习中,她感受到了软件编程的技能在就业市场的优势:“我开发一个网页,或者上线一个功能,立刻就能看到有上千万的用户在使用,这个影响力是即时的,我相信这是我的激情所在。在准备继续读研时,我更偏向于选择一个更具实操且具有就业导向的硕士项目。”
考虑到 ECE 项目提供一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美国杜克学习的机会,她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并为第二年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朱宣哲所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偏硬件方向,在软件和硬件之间,他更喜欢软件开发。看了昆杜的软件课程介绍后,他很是心动:“这些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在培养硬技能的同时,也会注重学生的软技能,对求职很有帮助。”
比如,由于 ECE 项目隶属于 MEng (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课程设计中还加入了两门商科课程,分别是540(高科技行业管理,management in high-tech industries)以及570(工程师商业基础,business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s)。宣哲说:“工程与商科的交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角,也将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那些“神课”与“神仙实习”
三个不同背景的人就这样在昆杜相聚。当每个人说起令他们印象最深的课程时,却是各有“玄机”。
令朱宣哲难忘的是在美国杜克大学上的计算机安全课,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充满着创意和巧思。
有一次,教授故意把一个计算机病毒植入虚拟机,让学生观察、跟踪、分析病毒一步步入侵的全过程,然后设计并执行相对应的方案清除病毒,随后再对清除的效果进行验证。学生们边观察、边实践、边讨论,很快就建立起对病毒的直观认知。
之后,教授在讲解计算机物理安全、以及网络上公开的内容可以泄露和藏匿某些信息时,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法,只提供几张照片作为线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他藏匿在某棵树上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才能找到最后一份作业的链接。
通过这个游戏,教授意在提醒学生物理防盗的重要性以及在网络上分享照片可能会导致的信息泄露风险。
除了这些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朱宣哲深有体会的是,课业项目大多是按照公司商业开发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例如,在ECE564(移动应用开发,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课程中,教授要求学生开发一款手机应用程序。
宣哲和小组成员选择开发一款类似于 Rate Professor 的应用程序,通过在线给教授的课程写评论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选课。
在杜克 IT 支持下,他们团队拿到了真实的课程数据,来支持这个应用程序的开发。走完这套流程后,宣哲对 IT 项目开发的方法已经了然于胸。

陈艺蘅在第一学期上的550(计算机系统与工程基础)是一门有关硬件的课程。课程开始时,老师讲解了一些基础概念后就开始上实验课,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块电路板和一些电线。她完全摸不到头脑:“那种感觉就像我只会搭框架时,就被迫去造飞机。”
为了完成课业,她跟舍友组队分工自学,四处请教同学,好一番折腾,最后终于把电路连上,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直到这时,她才有了一种别样的成就感。她说:“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商业开发的任务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都得靠自己摸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王泽程是从零代码基础起步。开学第一课,就遇到了大家口口相传的“神课”—— ECE 551(C++ 编程、数据结构和算法)。一门课中居然同时包含了C++、数据结构和算法,相当于本科的三门课,学习曲线特别“陡峭”。作为一个商科专业的学生,他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完成学业。
课程开发者 Drew Hilton 教授在课程设计时,有意将大量的知识浓缩成一个高压输出的体系。这门课程的实战性很强,教授设置了100多个编程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一个知识点。教授不会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是要求学生当场做编程练习,现场答疑。
同学们必须在课前完成自学才能跟得上课堂上的进度。王泽程起先感觉有些困难,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其中门道:“教授培养我们的是一种系统化的学习能力,快速理解问题,快速上手实验,在实践中理解所学。这样的学习模式虽然高压,但是所带来的学习成果也是非常高效的。”

这些课上完后成果究竟怎样呢?
王泽程:“我居然能在四个月内学懂这么多的知识!从一个 IT 小白变成了 C++ 语言的准专业人士,自信心全来了。”
这些课上的专业训练也筑起了实习的绿色通道。朱宣哲曾在一家知名 IT 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学习到,一旦进入真实的商业环境,企业对 IT 安全性的重视甚至高于对易用性的追求,软件还要兼具复用性以及可扩展性。
项目开发者还要学会兼顾各部门的利益诉求。虽然现实的开发环境更复杂,好在朱宣哲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开发原则。
“Our ECE curri
昆山杜克大学协理副校长、ECE 项目主任李昕教授表示:“正是由于 ECE 课程设计紧跟企业的需求,这也使得毕业生们很受企业欢迎。学校提供了不少企业参观和实习内推的机会,学生实地走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昆杜 ECE 项目还和有些企业合作,为学生定向设置了一些实习岗位。”
王泽程在毕业前接连拿到五家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后选择了最心仪的企业。他认为,实习是快速了解一个公司的办法,能够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文化、用人要求、职业发展空间。
通往复合型人才人之路
昆杜学生最常提及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的人。入学时,王泽程曾经对面试官表达了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想法。他在工作中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将会成为他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他希望通过两年高强度课程的学习来补齐自己的短板,“信息革命的社会只有两种人有机会,一种人具备一项专精技能,另一种是全能型的人才。”

入校后,他发现昆杜的 ECE 项目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同届同学中居然有三分之一是“转码人”。李昕教授表示:“其实这与昆杜 ECE 项目设计有关。课程学习只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助教和教授的交流学习,都是课程之外的有益补充。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昆杜有意挑选多元化背景的学生,意在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打开视野。”
朱宣哲经过两年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变得自信而活跃。他学会了从一个个人贡献者转变为团队协作者,因为昆杜课程中有许多项目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因为成绩优秀,他还做了两个学期的助教。
说起做助教的感受,他说,“事多,有时还挺累的,但是收获也多,做助教的经历让我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他一周要在助教的工作上平均花费5-10个小时。此外,他还担任过宿舍助理,这个岗位需要举办各种有创意的活动,与各方打交道, “想出活动的点子也挺难的,但很锻炼人。”

陈艺蘅在这两年间,思维方式发生了大逆转。上经济学时,她要用理论去解释现象,而软件编程却是通过结果来反推过程。
比如想要制作一个网页,首先要考虑布局,例如添加一个搜索栏,要思考如何将搜索栏下拉框中的物品如何与后台数据库对应,以及数据库数据会有哪些变动。她说,“这一步步的反推训练对逻辑的要求更强。”
除了编程课,她学到的创业课和领导力课程对她的帮助也很大,“这些课教给我进入职场后如何展示个人的领导力。内容细节到包括如何在邮件中回复他人的问题,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朱宣哲:根据求职方向尽早准备,很多求职机会都需要求职者多练算法题。面试时要注意沟通,实时和面试官交流想法,而不是安静地写代码。此外,尽早投递简历,会有更高概率被选中进入后续流程。
陈艺蘅:作为转码人士,应该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想做程序员、数据科学家,还是数据分析师?这些都要早做准备,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如果还在上大学,尽量利用校内资源,多补充对应的课程,在校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优质教程。
王泽程:珍惜校园时光。DKU的生活精彩有趣,有很多“薅羊毛”的机会,千万别错过。大部分人都是从菜鸟一步步达成自己目标的。相信自己,相信项目的培养体系,相信学长学姐们取得的成果。
看看那些“薅羊毛”的精彩活动~


作者: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