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小小宿舍,跨国情谊

编者按

昆山杜克大学2028届本科生吴加悠与Nariyana Grigoreva,一位来自中国上海,一位来自俄罗斯雅库茨克,原本相隔甚远的两人因求学相聚在同一间宿舍。今天,让我们通过吴加悠的视角,走进她与Nariyana Grigoreva之间的温情,感受不同文化交汇所激起的火花与成长。

1、是舍友,是朋友,更是家人

我叫吴加悠,是昆杜2028届的学生,一个在上海长大的姑娘,我的舍友叫Nariyana Grigoreva,是一名俄罗斯女孩,瘦瘦小小的,瞪大眼睛时像一只小兔子。

第一次见面,我就对她的名字犯了难,卷舌音是发不出来的,名字是叫不全的,我蹩脚地尝试了好几次,看见她笑眼盈盈地替我解围,夸我有天赋,说叫她Nary就好啦,我说好的,然后分享了我的名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接下来我看她非常努力地重复着我的名字,三个中国字说得抑扬顿挫,我笑得前仰后翻,称赞她一定有学习中文的天赋,不过,还是叫我Jade吧。

Nary出生在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首府雅库茨克,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不过她是在莫斯科长大的,所以相当于有两个家乡。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作为长姐的她一直有走出舒适圈出国学习的想法,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从对昆杜校园环境的一见钟情到对教学理念的认同,Nary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追求卓越,最终拿到了昆山杜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如愿以偿来到这个陌生却熟络的校园探索崭新的求学之旅。

这是Nary第一次来中国,虽然她很早之前就对中文感兴趣,但真正学习中文,并运用在实践中,对她而言仍旧困难重重,从办银行卡、补牙、订快递,再到出学校寻找更多中国美食,步步维艰。

作为她的舍友,我义不容辞地教她一步步学习“China101”。从陪她去银行、医院,现在她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流畅地走完一套流程了。我欣慰地看着这个进步飞速的“学生”,不知不觉中,有些无以名状的联结也越来越深。

刚开学不久就是Nary的生日,我和朋友暗中筹划一定要给她一个巨大惊喜,这可是她第一个在中国度过的生日。宿舍楼层中的自习室是绝佳场所,我们摆上蛋糕,唱起生日歌,尽管上了一天课是如此疲惫。吹灭蜡烛开灯,所有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彼此真心祝福与拥抱,国际友谊的幸福感在这一刻终于具象化。

前阵子,由于Nary的脚意外受伤,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我看她行动不便,就决定帮她按时从食堂带饭,又帮助她取快递。早上她的闹钟响了几遍,她关掉后又晕晕乎乎睡着了,我就赶紧拍她的床叫醒她。

某天,Nary忽然“热泪盈眶”地看着我说:“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温暖地照顾我”,我向四周环顾,看了看隐形的母性光辉,笑着回答她,“我就是你的中国家人啊”。

新学期开始时,Nary从她的家乡给我带回了俄罗斯巧克力,还给我的家人买了礼物,我们热聊着精彩的寒假生活,听她说在零下几十度吃冻鱼,全身裹得厚厚地踏过门前结冰的河流,差点就翩翩起舞地滑起来的趣事。

我调侃她,下次去俄罗斯得让她当地陪,这可是国际人脉,她摇摇头,认真地说:“不是人脉,是你的俄罗斯家人啊”。

就是这些日常琐事,最真诚地带领着Nary一步步走进中国,了解不同于媒体、历史书上所撰写的中国,新时代科技改变生活下的中国,以及温情的中国人。不同语言和文化似乎从来没有成为我们走近彼此的绊脚石,反而成为了契机,成为了浓墨重彩的风情。

2 、准备好感受中国文化的震撼了吗

周末的时候,我带着Nary去苏州看旗袍,她看着我试穿后的样子,眼睛里像盛着无数个细钻,我知道,真正闪耀着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滋生出的光芒。她称赞了半天旗袍的样式,忽然冒出句“有上海女人那味了”,我冲她挑挑眉,鼓动她有机会也要穿上试试,争取做个别样的俄罗斯女郎。

我和Nary一同走过很多户人家,过小桥,听流水,潮湿的风柔柔地吹,旗袍的缱绻与柔情的江南水乡格外适配,我听见Nary来自北国冰封的心一点点解冻的声音,看到她脸颊因为在听到曲调悠长婉转的评弹时而红润。我们静静地听着,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秋节,我邀请Nary和我一同回家,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摆家宴,带她完完整整体验了一把中秋节必备传统。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把这个会想家的俄罗斯小女孩挤在中间,用最大的热情抚慰她。

抬头看月亮的时候,Nary说今天的月亮可真圆,然后咬了一口月饼。我问Nary想不想家,她点点头,又问我为什么要带她看月亮,我说因为就算相隔再远,你和你的家人都望着同一枚明月,相思可以寄明月,你的家人就能收到你这份想念了。她又咬了一口月饼,说,这里可真温暖啊。

中秋节假期,我又带着Nary去逛上海城隍庙,一路消化一路吃,蟹黄包、生煎、馄饨、拌面,最后以Nary说实在吃不动了而打道回府。我看到她边撑得不行边眼睛瞟着路边小吃,说中国美食真是多啊,不长胖都不行啊。

其实有时候,我不必刻意去讲中国故事,只需将她带入这些场景,身临其境,中国文化之美就这样浸润在另一个异国他乡女孩的心中,最动人的,最温和的,最亲切的。

3、谁说你没有观众

我和Nary基本上没有友谊尴尬期,因为两人都比较随和,所以相处得很融洽。很巧的是,我们的意向专业都是数据科学或者计算机科学,所以选课的时候,我们也会一起交流规划。

Nary练习中文很刻苦,没事就想用中文跟我说几句。前阵子,她迷上了说“再见”,出去上课时总要跟我来句“再见”,或者有时候叽里咕噜说一堆让我纠正她发音,或者让我帮忙指导她的中文作业。而我则经常会拿着英文论文让Nary老师提出宝贵建议,并询问语法错误,国际生室友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因为学业压力大,难免有时会情绪崩溃,于是我们俩又搞了一个“night talk”环节,我愿意称之为“睡前牛奶”,就是睡前我们总是雷打不动地分享今天发生的见闻、感受,互相鼓励,并总是找一些今天的小确幸,做彼此的最佳听众。

除此之外,我们都向对方展示着自己的爱好。Nary喜欢跳舞,加入了昆杜的啦啦队,听她说训练强度很大,体力有点跟不上。有一次,啦啦队被邀请在某场比赛的中场休息表演,Nary也在其中,为此她苦练了很久,还要在宿舍里给我展示成果,就这样,我成了她的第一个观众。我真的很喜欢她跳舞时神采奕奕的样子,那种由衷的欢欣是骗不了人的,更会将这份快乐感染到正在观看的人。这才是啦啦队嘛,我鼓掌,说她绝对没问题,她说,“谢谢你,做我的观众。”

我很喜欢摄影,总是到处拍拍拍,构思过自己的微电影,也执迷过拍出大片。Nary总是跑进我的取景框,摆出时尚模特的冷酷表情和姿势,让我按下快门。我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人的确很有做模特的天赋。Nary也总是对我拍出来的照片称赞不绝,夸我说以后应该做个艺术家,给我足足的情绪价值。我举着相机在阳光底下和她一同微笑,“谢谢你做我的模特呀,Nary。”

“谁说你没有观众的,在我这里,你的爱好,我永远是头号粉丝。”

吴加悠镜头下的Nary

和国际生舍友的日常不多不少,我们有很多时刻互相倾听、倾诉,鼓励对方别担心,语言不是问题。我很开心有这样好的国际生室友,她让我觉得用英文沟通不再只是语言工具,而是能深入了解彼此文化的桥梁。我们共同喜爱昆杜的一点是:在这里,你可以放心展示自己的才华,追求所热爱的,有无限可能性去探索新事物,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温情与风情。

作者:关心怡,2028届本科生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

Add our
WeChat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