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五年三次转身,他如何走向AI博士?

当大多数人在本科毕业之际为自己未来的方向踟蹰时,孟若林已经在2018年一头扎入了美国加州的互联网公司。但他并未满足既定的发展轨迹,回国后,他在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的工作切换,在家庭与事业间寻找平衡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

五年后,他再次转身,回归校园,就读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项目(ECE)。2024年毕业之后,他做出决定,继续在杜克大学攻读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博士学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重新出发,读研蓄力

我本科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拥有计算机和应用数学双学位。本科毕业后,我凭借OPT政策,任职于美国加州的一家软件公司,投身于后端程序开发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将本科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到国内后,我在杭州的一家医疗AI公司继续深耕后端开发领域。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医疗与AI相结合的前沿技术,拓宽了自己的技术视野。后来,为了能在爱人怀孕期间给予更多陪伴,我选择了上海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远程办公的模式让我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了平衡。

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意识到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是立足职场的关键。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只有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攻读硕士学位这件事就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对我而言,硕士学位不单单是一张证书,更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和提升。于是,在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决定重返校园。

昆山杜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对我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这里既有昆山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有杜克大学的悠久传统与卓越声誉,很快我就关注到了ECE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允许我在美国学习一年,毕业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再回到美国职场,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ECE项目设有软件工程和机器学习与大数据两个不同方向。相比更热门的软件开发方向,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器学习方向。虽然之前从事的是后端开发工作,但我一直对AI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机器学习,正是通往AI的一座桥梁。

逐梦昆杜,能力提升

在昆杜的学习生活,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校园的美好。一方面,教授们专业水平极高,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风格也十分契合我的学习需求。在我看来,老师们深厚的专业素养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合理,从最开始我对深度学习知之甚少,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已经能够协助教授们开展科研任务,这是我在昆杜学习后最直观的提升。

研一DKU学年结束班级聚餐留影

在大数据方向的学习上,我更是体验到了小班授课的独特魅力。由于该方向选择人数较少,我所在的班级几乎享受到了“一对一”的辅导待遇。这种教学模式,让我能够充分提问、深入讨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李昕教授的ECE 580:机器学习课程讲解清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黄开竹教授和罗冰教授共同教授的ECE 586:向量空间方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杜克和昆杜的学生们都普遍认为难度极大,但当我通过反复研读、查阅资料,逐渐理解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内容,这个过程所培养的学习能力,使我受益终身。

与黄开竹教授、李明教授合影

除了课堂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术与实践项目。这些项目,不仅锻炼了我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编程能力,更让我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会根据某个算法编写程序,实现对损坏图片的重构恢复。

记得在黄开竹教授的ECE 590:深度学习导论课上,我们被要求在AI深度学习领域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原创性研究。这需要我们自主探索前沿领域,提出独特的研究思路,运用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完成这些项目,我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编程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在课余时间,我每周都会主动找老师们请教问题。在昆杜,同学们都会充分利用老师们的办公室开放时间,在课后与老师互动交流,这种氛围非常普遍。这种积极的课后互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作业或项目中遇到的难题,更是我们深入学习、拓展知识边界的重要途径。

企业参访合影

整体而言,在昆杜的一年,得益于优秀的师资和合理的课程设置,ECE大数据方向的课程学习为我进一步夯实了编程能力,也为我前往杜克大学时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础。

杜克读博,自我升华

2023年的秋季学期,我前往杜克大学学习,开学不久后,我就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了Lawrence Carin教授的研究助理,跟随他利用深度学习来开展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领域的研究。

Carin教授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与不断探索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为他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幸运地获得了成为他博士生的机会。

在自我评估了一番后,我觉得自己非常享受一个人读论文、做实验的过程,同时对研究新事物也充满兴趣。于是,这个意外的邀约让我开启了读博之旅。

在杜克读博的体验,和之前的研究生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本校研究生毕业的我,不用再去上很多课,而是完全专注于研究。每周和导师开一次会,其余时间就在家里做实验、看论文。这样的生活节奏,我觉得很适合我。

研究过程中也会有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在科研工作中,长时间的研究后却发现方向错误,是经常可能出现的困境。有时,花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做实验,满心期待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可最终却发现之前的路走错了,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每次遇到挫折,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只要不放弃,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在紧张的读博生活中,我还面临着如何平衡家庭与科研的难题。家庭,对我而言,既是温馨的港湾,也是肩负的责任。好在双方家庭都非常支持我的选择,给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帮助。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坚强后盾。

杜克毕业典礼与女儿一起留影

如果说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我觉得是那些能不断前行、不为杂念所扰的人,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探索未知。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

昆杜的资源非常丰富,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如果有兴趣,不妨早点参与科研,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ECE专业的同学,除了刷题,更要保持对专业的热情,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刷题时,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要真正理解每一道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找准兴趣,执着追求

对我而言,选择继续深造,最根本的动力源自于对知识的渴求。正是对机器学习深入探索的热情,引领我踏上了读研的道路。因此,在规划自己的学业道路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正想学的是什么?如果某个专业或研究方向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让你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钻研,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你值得追求的答案。

3.听从内心,把握当下

关于是否需要舍弃一份稳定工作来读研,我个人的理解是,它不应成为束缚你追求梦想与兴趣的枷锁。如果你发现当前的工作与你的热情所在相去甚远,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我始终相信,人生不应被“稳定”的定义所局限,尤其当我们还年轻,拥有无限可能的时候。我始终认为,遵循内心的热爱,才是通往真正满足与成就的道路。

来源:昆山杜克大学研究生与研修项目

编辑:昆山杜克大学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

Add our
WeChat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