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昆山杜克大学举行2029届本科生开学典礼,欢迎约600名来自30个国家的新生——他们带着梦想、勇气与好奇,开启全新的大学旅程。校长刘耀林博士提醒大家:知识不仅为自己,更要服务社会;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博士鼓励每位学生以品格、同理心与勇气迎接挑战;盖科琳(Kolleen Guy)教授则提醒大家,在差异中倾听、在理解中共建文化。这里,是你用智慧、想象力和关怀书写人生新篇章的舞台。
刘耀林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

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深深的自豪,欢迎你们来到昆山杜克大学。
你们是从144个国家、近12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约600位优秀青年,实至名归。祝贺你们,2029届的同学们!
你们在人类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开启大学生活。当前,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芯片和量子计算等技术颠覆、社会不平等与地缘冲突等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孕育着合作、创新与积极改变的巨大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却深远的主题:“知识服务社会”。
在昆山杜克,我们坚信,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价值观和行动力的过程。知识不是终点,而是一种责任——对你们自己、对亲人、对社区,乃至对你们将服务的更广阔世界的责任。
你们之所以能够来到这里,不仅因为才华与志向,更因为你们展现出了领导力、服务精神和改变世界的潜能。未来几年,大学生活将从智识、情感乃至道德层面对你们提出挑战。你们将被鼓励突破固有思维,重新审视过往假设,积极接触和理解与你们观点迥异的人与思想。
而作为回报,你们将获得一项宝贵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并以更有责任感的方式去影响和塑造它。
受教育是一种“特权”,也意味着一种担当。你们有责任不断成长,努力实现自身潜能;有责任回馈那些一路支持、始终相信你们的家人;你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不仅要用知识和能力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富有同理心、可持续的世界。
无论你未来成为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还是公职人员,最重要的是你所追求的使命。愿这个使命超越自我,愿你的所学成为服务他人、造福社会的工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历来与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强调知与行应相辅相成,真正的美德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照与成就。这份智慧,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仍然熠熠生辉。
在昆山杜克大学,你们将与一群敬业的教师和员工共同成长;他们不仅关心你们的学业,更关心你们是否能够成为有思想、有同理心、有勇气的完整个体。请充分把握这段宝贵时光,勇于提问、真诚对话,跨学科、跨文化协作,更要始终铭记你来到这里的初心和更大的使命。
2029届的同学们,世界需要你们的创见、同理心与担当。我鼓励你们:学习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更是为了那些将在未来因你们的努力而受益的人。在此过程中,你们也将践行并弘扬昆山杜克大学引以为傲的使命——以知识服务社会。
再次欢迎你们加入昆山杜克大学。我们期待与你们同行,并见证你们未来的非凡成就。
约翰·奎尔奇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

你们在一个全球局势错综复杂但又充满机遇的时代,加入了我们。你们这一届优秀的新生展现出卓越的全球多样性、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非凡的成就——有人克服困难、承担家庭责任,有人领导社区项目、投身跨文化学习。你们中有许多人曾在海外学习或生活,参与过科研、艺术或志愿服务,对全球议题,尤其是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你们以好奇心和进取心为纽带,已准备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在昆山杜克大学,我们不只为一份工作、一个行业、一个地域培养人才。我们培养的是在学科之间、行业之间、国界之间持续探索、勇于领导的一代人。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从气候变化到技术颠覆,从公共健康到全球不平等——需要新型的思考者来应对和解决,他们善于合作,秉持道义,富有想象力,具备全球意识。
昆山杜克大学的创立基于一个大胆的理念——东方和西方、传统与创新可以携手融合,共同创造出比任何一方更强大的未来。你们现在已经成为这个愿景的一部分。你们就是它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你们将师从世界一流的教授,收获一生的友谊,在充满活力的昆山市及更广阔的世界中,接受杜克品质的严谨教育。你们将不仅获得知识,更锻炼判断力;不仅培养能力,更学习运用这些能力的智慧;不仅拥有雄心,更找到人生的使命。
在这段成长旅途中,我鼓励你们不仅要追求“你知道什么”,更要关注“你是谁”。你们毕业时最宝贵的“文凭”,将不是成绩单或学位证书,而是你们的品格与人格力量。
请真诚在场,积极参与。
不要只是“到场”,而要带着目的感“出席”。专心听讲、积极提问、反复练习。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你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刻——不仅是身体在场,更是思想与情感的参与。
学会深入倾听。
不仅听别人说了什么,更要理解他们真正的意思。倾听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立刻回应,而是努力理解他人。
请花时间真正听见他人。以同理心和耐心倾听,尤其是在观点不同的时候。理解他人,是理解世界和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请以尊重的方式挑战他人,也允许自己被挑战。
这里是探索思想的地方。请大胆表达、提出疑问,欢迎不同意见——但要始终保持善意与开放的心态。正是通过相互支持,我们才能共同成长。
当你失败时——而这在所难免——请“向前跌倒”,也帮助他人做到这一点。
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勇敢承担错误,从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当他人跌倒时,请伸出援手,而不是苛责批判。
在你们踏上这段旅程之际,让这些习惯与价值观成为你们的指南针。它们不仅塑造你们的成长轨迹,也将影响我们共同建设的社区风貌。你们个人的成长将反映在我们的集体精神中,并在彼此支持、跨越差异、追求共同目标的实践中不断增强。
正是这份共同的承诺,使昆山杜克大学的使命得以实现:以知识和同理心为基础的服务精神;以诚信为根基的专业操守;融合多元文化的包容理念;面对不确定性的坚韧不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创新精神;以及由大胆愿景驱动的自我超越。
欢迎来到昆山杜克大学。我们非常荣幸能与你们同行,并满怀期待地见证你们不仅为昆山杜克大学,也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盖科琳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学术服务副院长
历史学副教授

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各位共同开启这段充满可能的旅程,我感到无比喜悦。首先,请允许我说一句:你属于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带来了这个社区所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你们的声音,你们的故事,你们的探索。
今年开学典礼的主题是“多元汇融·共启星穹”。这不仅体现了昆山杜克大学的国际化特色,更是我们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时光中真正去体验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在这里,你们将结识来自内罗毕、新德里、维也纳、塔什干、波哥大、上海等全球各地的同学。
你们将遇见令人惊喜的思想;前所未闻的文化传统;挑战你固有认知的观点。
这并不值得害怕——这正是通识博雅教育的核心所在。
当然,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带着强烈的渴望来到这里:渴望成功。
你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准备充分、追求卓越、达到期待。这些自律、坚持的行为方式会成为你们的宝贵助力。
但真正的学习还需要另一种品质:勇于迈出舒适圈,接触未知。
通识博雅教育教会我们如何在差异中倾听,如何在不同经历之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理解的桥梁。
因此,我诚挚地邀请你们敞开心扉——去面对那些让你望而却步的课程;去了解那个与你背景迥然不同的同学;去直面那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去接受改变初衷的可能性;去培养真正的同理心。
同理心不仅仅是一种感受,它更是一种能力。
它让我们用心倾听——带着尊重与关怀。
它要求我们倾听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应,而是为了理解。
它要求我们放下评判,给未知一个进入心中的机会。
在这个被恐惧、速度和绝对化观点撕裂的世界里,同理心让我们慢下来,让连接成为可能,让协作与共享成为可能,让我们得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这也正是像昆山杜克大学这样的大学之根基——我们不是在孤岛中学习,而是在彼此的联系中成长。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我研究人类如何跨越时间与空间去创造意义:他们如何承载记忆,塑造身份,通过食物、仪式、语言和关怀建立连接。
文化是流动和变化的,是通过对话,通过倾听,通过每一天理解彼此的努力,我们共同创造的。
在昆山杜克大学,我们不仅在学习文化,更是在构建文化。
我们正一起,塑造一个植根于同理心、好奇心与相互联结的社区。
所以,请把这里当作你可以尽情“伸展”的地方——不仅是智力的伸展,也是想象力与关怀能力的伸展;在这里挑战自己,也别忘了善待自己;在这里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也从彼此身上学习。
我们由衷地欢迎你的到来。在你们即将启程之际,请记住:多元汇融,始于那些微小却真诚的开放姿态。
请慷慨地给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