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毕业分享:挑战不是敌人,而是成长的邀请函!

在5月16日举办的昆山杜克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硕士毕业生朱颖琦(Wingki Chu)和本科毕业生艾佳奕(Abdul Haey-ee Asim)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分享了2025届经历的挑战、变化和成长。从跨越山海的勇气,到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自我;从课堂上的激烈讨论,到生活中的点滴温暖,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青春之歌,唱响了昆杜学子的奋斗与梦想。

硕士毕业生

朱颖琦

Wingki Chu

我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一位2025届毕业生,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声,说句实话,当我得知要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讲时,我立刻开始在YouTube和哔哩哔哩上的观看各种毕业典礼演讲视频。从世界各地知名大学那些令人振奋的演讲,到电影《律政俏佳人》中Elle的励志发言,我几乎看了个遍。


但最后我发现,这些都帮不上我写这篇稿子。因为在昆杜的经历,是如此独特,根本无法与任何地方相比。

我仍清楚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带着满满的兴奋、好奇和一丝不确定感来到昆山杜克大学,当时学校正准备庆祝十周年校庆。面对崭新的二期校园,面对那些曾在社交媒体上见过、令人向往的人们,更重要的是,面对一个未知的自己——我满怀憧憬,不知道未来在这里我会变成怎样的人,会取得怎样的成长。

如今,我站在这里,正准备写下自己在昆杜生活的最后一章,我想说,这段旅程,比我当初想象的更加收获满满。

从那一天到今天,真正塑造我的,是那些平凡而闪光的日常时刻。比如图书馆桌位的激烈“抢位战”;比如我们在最好的小组讨论室,把一次普通的学习会议变成了“全天据点”,桌上堆满零食和从大渔湾买来的咖啡;还有课堂上那些激烈的讨论,我们就健康政策、医疗体系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但正是这些时刻,我意识到我遇见了最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群多元而又充满活力的伙伴们。在昆杜的求学过程我认识了兽医、医生、诗人、马术骑手、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私人健身教练还有创业者。我们背景各异,却一次次跨越专业、文化和视角上的差异,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组项目。我想,这就是这个项目、这所学校真正的魔力。

怀着这份感恩之心,我想衷心感谢全球健康项目,将如此独特的人们汇聚到一起,让我们倾听彼此的人生故事,碰撞出崭新的思想火花,一起思考如何让每一个人在世界各地都能拥有应得的健康与尊严;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在本地社区、在祖国、乃至更广阔的全球舞台上,发挥我们的影响力。


同时,也感谢昆杜,打造了这样一个温暖而充满探索精神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自己,挖掘兴趣,并将个人热情与现实世界的挑战真正连接起来。

当我们即将踏出这片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时,我希望我们能带着在昆杜收获的每一份成长与记忆,继续保持好奇与善意,继续进行跨越学科、文化与国界的思考,勇敢迎接挑战,坚定地用行动赋予未来意义。

本科毕业生

艾佳奕

Abdul Haey-ee (Ace) Asim

在这个美丽、潮湿、细雨蒙蒙、热浪滚滚却又意义非凡的日子,能站在这里分享几句所谓的“人生智慧”,我深感荣幸、谦卑,说实话还有点紧张。

首先明确一点:我并非无所不知,远非如此。我的祖母能凭借她的学识启迪人心——而我呢?目前还不行。我觉得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来传道授业的,因为这是教授们拿薪水干的事。我的任务是提醒大家——毕业生们,我们在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

所以今天,我想分享在这跌宕起伏的四年大学时光里学到的三个感悟——这些我将铭记于心,也与各位共勉。

第一,记住你是谁,你是一位勇者,本就无畏。

我想我们都被问过无数遍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大学?我敢肯定的是,过去四年里的每一天,我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很多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我们的同学,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都已经烂熟于心了。我是认真的。毕竟,谁会无缘无故心甘情愿地跨越山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或者是从中国各地奔赴到这里,在一所刚刚起步、校友还不多的中外合作大学里学习,不仅要接触全新的语言,适应高强度的七周制学期,还要穿梭于多元文化之间感受不同文化和思维的冲击?

我们愿意,而且我们也做到了。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所以,请记住:你是昆山杜克大学的一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如此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知道选择昆山杜克大学意味着我们要面对各种挑战,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

挑战并非我们的敌人,而是成长给我们发出的邀请函。没有什么比走出舒适圈更能促进成长,而这种成长会不断迭代增长。“如果我做到了那件事,我就能做这件事。”

所以,你此刻正在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困境、努力、历程、还是挣扎,都是美好的。

第二,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换句话说,去探索未知吧。美好的体验往往由此产生。你的经历比最终结果更能塑造你的未来。

你们知道吗?我作为昆山杜克大学本科生的四年里,在国外度过的时光比在中国多。

这都是“归功”于你——新冠疫情!当然,更确切地说,我应该感谢这段特殊的经历。因为疫情无法到校的日子里,我去到了学校在巴塞罗那安排的国际学生学习区,得以在这座浪漫城市的哥特区徜徉;辗转去到日本,在它充满风情的大街小巷流连忘返;也得以沉浸式体验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都不在课程大纲里,但所有这些经历都使我受益匪浅。

当我终于来到中国时,我已经成长了一些。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学生游客,做好了迎接文化冲击的准备……也能在街角和广场舞阿姨们一起跳舞。

当你不再执着于只追求结果,而是专注于体验,你的人生方向盘,才真正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引出第三个感悟——

第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各位领袖——没错,我说的就是你们——不要被动地应付环境,而要主动地创造条件,你们本身就自带创造力。因你之功,此地更胜往昔!

以我为例,我跟朋友杰西(Jesse)和费嘉炯(Andrew Field)教授一起创办了“音乐之夜”,让大家可以练习、表演音乐,同频共振。一个小小的创意,最终变成有意义的现实。

如果一年前你告诉我,我会和我的导师、杰西、学生事务院长冯凯(Christopher Van Velzer)博士,还有我父亲一起演唱我最喜欢的披头士乐队的歌——我肯定会质疑你来自哪个星球。但在昆山杜克大学这个奇妙梦幻的星球上,它确实发生了。

我从中学到的是:你永远不会后悔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所以请志存高远。

最糟糕的情况会怎样?你意在奔赴星辰,结果却落在月球上?其实月球上的风景也不错。相信我,这事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在音乐剧《亚当斯一家》中扮演了费斯特叔叔一角,真的落在了月球上。这是昆山杜克大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音乐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石坦黎(Paul Stanley)博士倾情加盟奏乐。

只要心怀壮志并为之努力,你就不会输。

但在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超额的幸运——而这并非仅供我们独享。我们应当善用这份幸运,去追求卓越,而非仅仅追求成功。正如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言——成功自会追逐那些追求卓越的人——即便如此,运气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父亲常常提醒我一句谚语, “运气总是眷顾勇敢者!”——不是因为他们知晓结果,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开始。有时候,正是即兴弹奏的第一个音符,才引出了动听的旋律。

人生很奇妙。各位应该深有体会,人生并非总能按计划进行。再多的排练也无法让我们为人生这场演出做好准备。这场演出虽然激动人心,但时间并不长,而且老实说,还有其他人梦想着能够登台。可别忽略这一点!

在校歌征集创作比赛中获胜是我的梦想。然而,我只获得了第二名,得到了一张亚马逊礼品卡,击败我获得冠军的正是冯凯院长。冯凯院长,可别小看了您的这份成就!

所以在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请记得脚踏实地。

这又让我回到了第一个感悟:记住你是谁。

你是一名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虽然现在这对你而言可能意义不大,但当我们即将毕业离校,这意味着你拥有持久无畏的勇气。

母亲时常提醒我, “知识是货币,在流通分享中方能提升其价值。”

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成为桥梁、国际化的领袖。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这是事实,无论你内心有多想进入咨询行业。

如果你觉得这个目标太过宏大,那就先开始吧。

哪怕迈出的是一小步,也好过原地踏步。只要敢于出发,路就会出现在脚下。

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开始,即使是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偶尔的迷失也没关系——这样你才会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所以请志存高远,但也别忘了脚踏实地。

生活不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演奏,而是一场需要你参与、甚至即兴发挥的交响乐。我们都是音乐家,在生命的乐章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旋律。正如美国爵士乐传奇乐手萨奇莫(Satchmo)所言,“音乐家不会退休——当他们体内乐音渐息,方才止歇。”

愿我们的音乐充满快乐、鼓舞人心、有趣丰富、充满意义。愿它绵延不息,历久弥新,持续激发灵感!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

Add our
WeChat

If you are a journalist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or for an expert to interview for a story, our team can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