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来自海内外研究机构、大学和文化产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员齐聚昆山杜克大学,参加由杜克大学副教授Nayoung Aimee Kwon组织的“游戏、冲突与亚洲”研讨会。会上,来自各界的与会者就教学与游戏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游戏在帮助学生培养同理心、理解政治文化冲突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交流。
“此次会议成功地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聚到了一起。我们既吸引到了来自医药行业、商学院的与会者,也有艺术家、游戏设计师和学界人士参会,这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我们都想更深入地了解如何通过游戏与学生和我们所在的社区进行更好的沟通,”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副教授Kwon表示。“看到‘游戏化’理念在这么多行业中得以运用,我感到十分高兴。”
作为一名资深游戏引导师,陈婉瑜在演讲中介绍了如何利用桌游帮助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建立金融、创业意识,培养数学思维。她观察到,即使对于9岁及以下的低龄儿童,家庭环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游戏行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展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游戏化”的教育并不只适用于低龄人群。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们在会上与观众们探讨了几种为成年学生量身定制的复杂“游戏”。华中科技大学的周二华教授和王海军博士分享了他们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给管理学院学生上课的经验,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郭春宁博士则介绍了生成艺术以及再进化游戏的发展和现状。
随后,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的研究员们向与会听众展示了一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同理心、理解文化、政治冲突,并建立自我认知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样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可能会因为社会压力而被迫做出一些违背他们本意的事,”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严肃游戏咨询师Jeremy Falger说到。作为“慰安妇角色扮演游戏”的亲身体验者,Kwon教授“跨种族亲密行为”一课的学生们也在会上参与讨论,并与来自各界的参会者们分享了他们在游戏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韩国-日本二战慰安妇议题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