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在南京举办,昆山杜克大学首次参加紫金奖设计展,与中国九大美院、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150所大学同台展览;本科三年级学生杜一楠的定格动画作品《适得其反》(Truth Hurt)荣获最具人气优秀奖并被收录于《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会刊》,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陈优秀奖。
昆山杜克大学政府关系副校长常晓林出席了开幕仪式,近50名昆杜师生在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的组织下来到南京观展。
本次参展作品由以媒体与艺术助理教授 Kaley Clements 和创新创业副主任任丽琦等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层层筛选。54平方米的展位由比较文学助理教授向在荣和人文艺术学科客座讲师刘金宇两位专业老师指导设计。展示的学生作品呈现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融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探索,用独特的创新思考维度,获得了参展观众的一致好评。
图丨我校展台昆杜影院里循环播放着学生拍摄制作的优秀短视频
本科三年级学生杜一楠的作品《适得其反》(Truth Hurt)是一部多媒体动画,它的风格在于将定格动画和数字动画交融在一起。这部动画试图折射在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在媒体时代的观众被多重信息围绕的困境。同时因地域、语言、文化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我们接受的信息也被阻隔在仅有的区间中。这部动画通过打破网络、媒体、信息接收渠道的缺陷,将世界的媒体摆布在一起,让它们互相对话,而我们以此可能了解到真相是如何塑造和被撕裂的。
指导教师:Kaley Clements
图丨我校展台昆杜影院内播放着《Truth Hurt》
杜一楠的另一件多媒体定格动画作品《狼来了》(Wolf Is Coming)试图描绘出一个人在隔离时内心的多重动态。通过视觉化短片主人公的思绪,《狼来了》挑战了人们常识意义下的绝对安全,一种可以被隔离起来的、受保护的安全,同时也表达出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无能为力和无动于衷。这部短片同时试图讨论心理学中的演绎特点:人在害怕事情会发生时会企图通过演绎的方向来欺骗自己事情已然发生。这个短片的题目来自于民间故事“狼来了”。
指导教师:Seth Henderson
本科二年级张宇凡的新媒体作品《灯光》(Light),通过白天与黑夜的同一场景的不同画面的对比,启发人们对于灯光使用问题的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的夜晚由于永不熄灭的人造灯光中保持明亮。但是,过度使用的人造光也带来了许多恶劣的后果,包括资源的浪费和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
指导教师:Jung Choi
本科二年级阎小萌的新媒体作品《创意实验室》(Creativity Generator)用诙谐的动画形式,讲述了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如何一步步学会接受生活中的失望,最终对一切变得麻木和冷漠,失去创造力,最终成为无数“社畜”中的一员,以讽刺的手法折射社会现实,引发思考。
指导教师:Kaley Clements
本科三年级朱晟泧的作品《闹市庙宇》(Religion in your Mind, Religion in Reality)通过一系列拍摄静安寺的镜头,考察了理想佛教与现实佛教在生活中的区别。人们通常认为,寺庙是安静而神圣的,而现实的寺庙很嘈杂,充斥着人们投掷硬币的声音等。此外,寺庙中许多新的高科技设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通过视频,作者想要探讨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使这种现象发生。
指导教师:Kaley Clements
本科二年级朱东辰,冷宇轩和顾雨薇的作品《街道》(Street)由三位制作人分别在西安、无锡和洛阳取景组成的,通过捕捉人们在三座城市的活动讯息和对身边同学的采访等,重新审视各自身处的街道,并以它作为这两个主题的载体:路人匆匆往来,形成一个个独立又彼此连接的空间。尝试探索的不仅仅是由新冠疫情引起的“隔离”,还有由耳机手机等电子媒介造成的“隔离”。这种隔离不只是生理上的考量,亦有社交、心理等多方面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影片的制作,作者尝试在隔离期间探索“联系”。这部短片就可视作“联系“的最好诠释:三个因疫情而身处各地的朋友,通过共同完成本项目和探讨同一话题,得以建立彼此的联系。
来自艺术及人文学科的客座讲师刘金宇的基础摄影课的学生,通过11幅摄影作品,尝试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切入人们的日常,展示了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六个城市中的生活状态。
图丨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李明教授和学生研发的变声应用。参展观众说一句话,经过个性化变声,可以变成另一个人的声音输出。
图丨观展学生在马卓然的交互应用作品《Selfie》(自拍)前玩自拍,指导教师:Benjamin Bacon
图丨我校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学生观展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观摩了最新的艺术趋势,激发了创新思想和艺术灵感。张宇凡同学观展后摩拳擦掌地说:“我非常有幸能来参加,规模如此庞大的一个设计展览,并且自己的作品还得到了展出。这些专业的设计院校的作品以及他们背后所传递的思考、价值,毫不夸张地说,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中启发我最大的一点就是许多院校艺术设计过程中跨学科的运用。我明年也会参加,并且我相信数据科学的专业知识能帮助我明年在跨学科的艺术设计中有所施展。”
政府关系副校长常晓林认为:“积极参与紫金奖评选与参展,可以为我校学生的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展,了解其他高校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设计创意和理念,可以在学习碰撞中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
图丨昆山杜克大学获最佳组织奖
图丨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栏目报道了紫金奖在我校进行宣讲会的情况
在设计展前,紫金奖主办方来到我校进行宣讲,师生积极参与并接受了江苏教育频道的采访。学术事务副校长 Scott MacEachern 表示:“艺术与设计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并贯穿于课程。我们认为这些关于艺术的问题、艺术的功能以及优秀设计,在创造优秀公民和维持人性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创新创业副主任任丽琦表示:“昆山杜克大学侧重于通识教育,学生会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当他们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会把对其他领域的一些理解,融入到作品中。他们在做艺术创作的时候,会关心社会、环境问题等等。他们不仅是呈现一个美感、有创意感的作品,更想要通过作品,去展现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理解,或者通过作品,呈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田淇方认为:“本次活动有包括九大美院在内的150所院校参加。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的学生与中国其他顶尖艺术院校的学生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学生可以了解前沿的艺术潮流,并可能激发一些创新的想法、艺术的灵感等,也可以借此搭建自己的专业关系网络,与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建立联系,为作品的产业化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