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根海姆基金会成立百年之际,昆山杜克大学纪录片创作实践副教授、电影人Travis Wilkerson被授予2025年古根海姆学者(Guggenheim Fellow)。这是全球艺术与人文学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作资助项目。
“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Wilkerson回忆道,“既激动,又松了一口气,还有被认可的感觉——尤其是因为我的职业路径比较‘非主流’。作为昆杜的一员,我很自豪能有这样的成就,也希望这个奖项能为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工作带来更多关注。”

Wilkerson从今年近3500名申请者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198位古根海姆学者之一。他计划利用资助开展两个重要项目。
一是重新聚焦他早期的纪录片《对一个人的伤害》(An Injury to One),该片讲述了1917年美国蒙大拿州比尤特市工会组织者Frank Little被私刑处决的故事。这部影片曾被美国《电影评论》评为“十年来最优秀的先锋电影之一”,并被《洛杉矶时报》誉为“政治电影的里程碑”。
“原片并没有深入讲述Frank Little是谁,以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比尤特,”Wilkerson说,“这背后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我希望这次不仅是前传,更是一个延续。”
另一个项目将聚焦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欧洲左翼电影人如何展示中国。
“这些影片内容丰富、形式大胆,在中国的反响却褒贬不一,我想搞清楚他们哪些地方是准确的,哪些地方有所偏差,又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层次的回应。”他计划以Antonioni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其中部分镜头正是在苏州拍摄。
Wilkerson表示,这项研究也体现了他与中国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中国是我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中国的变化令人震撼,史无前例。更重要的是,这种面向未来的视野,正是我在昆山杜克校园里也能深切感受到的。能参与这样一项正在快速成长、充满希望的事业,我感到无比幸运。”

尽管他的电影拍摄风格偏向低成本、小规模,但Wilkerson坚持亲力亲为,追求表达的纯粹与自由。“我决定要拍什么,镜头该放在哪里,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这些都是创作中的权利,”他说,“现在的技术条件允许我们用有限的资源拍出极具美感的作品。”
这种创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教学理念。“我的电影实践让我的教学更真实,而教学也反过来激发了我的创作。”他补充道。
他最近与喜剧演员Matt Barats合作的影片中,昆杜学生既参与演出,也担任拍摄工作。Wilkerson称这是他“最具体验感的一门课”。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信教学与创作可以彼此滋养。他计划在新的中国主题项目中延续这种教学模式。
“这会让学生收获巨大,同时也能帮助我创作出一部更真实、更有深度的影片。”
Wilkerson走上电影之路,起点颇为偶然。1990年,他在亚美尼亚偶遇一场为导演Sergei Parajanov举行的葬礼游行,这次经历深深震撼了他。随后,他在古巴邂逅了纪录片大师Santiago Álvarez,并在对方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部影片。
“那段经历像奇迹一样,”他回忆道,“它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堂电影课,也是最难忘、最宝贵的一次。”

面对年轻创作者,他的建议朴素而深情:
“相信你自己的经历是有价值的。哪怕你只在‘电影的长卷’中写下短短一句话,也要让它足够闪光、足够独特。”
他经常鼓励学生深入自己的日常和文化背景,从身边的故事中寻找灵感。
“我大学时有位老师说,契诃夫曾说:‘如果你想吸引世界的注意力,就要精准描绘你的小村庄。’我查了很多年都没找到这个确切出处,也许这句话根本不是契诃夫说的,但我依然坚信它的道理。”
Wilkerson拥有密歇根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学士学位,以及加州艺术学院电影创作硕士学位。

在昆杜,Wilkerson开设纪录片、影像随笔、纪录剧情片等课程。他的影片已在全球数百家机构和电影节上放映,包括柏林、圣丹斯、多伦多和洛迦诺国际电影节。2022年,《纽约客》将他的纪录片《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开的枪?》(Did You Wonder Who Fired the Gun?)列入“塑造纪录片电影艺术的62部作品”名单。
自1925年成立以来,古根海姆基金会已资助近两万名学者、艺术家与思想家,为他们在“最自由的条件下”开展创作提供支持。为庆祝成立百年,古根海姆基金会将于今年秋季与纽约历史学会合作举办特别展览,展出部分历届古根海姆学者的珍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