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放射检查技术质控标准专家共识(昆山)”项目近日在昆山杜克大学举行启动仪式。共识计划联合卫健委及影像、肿瘤、呼吸、核医学、医学物理与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专家,围绕肺癌低剂量筛查、临床流程、设备质控、图像处理与AI应用等关键环节,形成专家共识,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推动胸部放射检查技术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为肺癌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支持。
共识启动仪式在昆山肺癌智慧诊疗学术研讨会期间举行,是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会议吸引了来自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肿瘤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赋能诊疗等前沿议题,分享最新科研进展,推动跨学科合作与成果转化。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博士在致辞中欢迎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并感谢合作伙伴的支持。他指出,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他强调,肺癌智慧诊疗需要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培养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跨学科人才,并与国内外伙伴携手,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他期待本次研讨会成为促进肺癌诊疗发展的重要平台,激发更多创新合作,为全球肺癌患者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博士在致辞中强调,科学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力量,医学发展不仅在于技术突破,还必须关注患者需求、医疗可及性,以及患者在治疗后的持续支持。他指出,一个卓越的实验室不仅依赖资源,更依赖领导力和使命感。大学与医院的深度合作,将为科研生态和医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推动肺癌诊疗的科学发现更快走向临床应用。

杜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小凡教授表示,这次大会聚集了临床、科研、工业界的专家,讨论在肺癌的放射、靶向、手术、免疫治疗与生物信息及精准医学等方法的结合。他鼓励大家在肺癌诊疗这个现代医学中具有挑战的领域中交流想法,增进合作,挑战彼此,共同推进领域发展。

签约仪式上,昆山杜克大学医学物理项目主任殷芳芳教授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尹弘青共同签署协议。昆山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小川主持仪式,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以及昆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周健共同见证。

会上,殷芳芳教授介绍了肺癌智慧诊疗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与阶段性成果等。实验室聚焦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肺癌影像标志物的研究与影像质量控制,以及可解释的肺癌智慧诊疗模型构建。自2024年成立以来,实验室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学术交流和科研奖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进展。未来三年,实验室将聚焦肺癌智慧诊疗理论与新技术研发、影像设备规范化与标准化、技术与产品的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研讨会为期两天,来自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山东省肿瘤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医院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生物标志物、放射治疗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报告与研讨。
本次活动由昆山杜克大学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主办,肺癌智慧诊疗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