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推出一条关于昆山杜克大学中国历史学副教授费嘉炯(Andrew Field)的短片,并用英文这样介绍他: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安德鲁·菲尔德在中国生活了26年,期间参与了多部历史纪录片的制作。他希望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向全球观众讲解中国历史。 如今,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的教授,他带着学生走遍上海的街道,记录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
费嘉炯不仅是纪录片制片人、中国历史教授,他还是一位音乐人。2006 年,费嘉炯在北京一家俱乐部观看了两支乐队的演出,从此激发了他对中国独立音乐文化的研究,并前往全国各地探索独立音乐的兴起历程。
在随后数年中,费嘉炯从北京到上海,以及深入中国腹地,观看乐队演出,采访独立摇滚乐手(包括其他音乐人和乐迷),其中有许多摇滚重量级人物,包括新一代风格特立的摇滚乐队SUBS。
费嘉炯的新书《摇滚中国》(Rocking China)记录了独立摇滚乐如何走向更广泛的受众。在书中写道:“北京的摇滚乐文化令人兴奋,我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
日前,编者与他聊了他的这本新著,以及书中对中国独立摇滚“黄金时代”的见解。以下是费嘉炯的分享:
《摇滚中国》这本书源于我2007年在北京发起的纪录片项目。那一年我住在北京,希望拍摄中国独立摇滚音乐文化。我花了很多时间拍摄摇滚俱乐部和摇滚音乐节,不仅在北京,还在上海和其他地方。我采访了许多摇滚乐队和音乐人、俱乐部老板、唱片公司老板以及活动组织者等等。我记录了这些经历,并上传到我的个人网站 https://shanghaisojourns.net/。最终,我与常驻上海的电影制片人朱德·威尔蒙特(Jud Willmont )合作,在2012年制作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独立摇滚文化的纪录片《中国独立摇滚乐》。这部纪录片入选了多个国际电影节,我们也在中国做了放映。几年后,我决定把为纪录片收集的素材,加上当时的博客内容,在此后十五年中多次观看俱乐部、音乐节和独立摇滚的感受,以及对摇滚音乐人的后续采访,整理成一本书,希望用文字记录、保存中国独立摇滚“黄金时代”的辉煌。
我在书中写到,中国独立摇滚音乐文化兴起于2000年代。当时,北京已经有了不少乐队,也涌现了一些新的俱乐部和酒吧,支持独立摇滚乐。最重要的酒吧包括 D-22、两个好朋友、愚公移山等,都成立于2000年代中后期。当时,有相当多的住在北京的外国人以各种方式支持北京摇滚乐;同时,中国的乐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数以百计的中国摇滚乐队争相登台。虽然与西方大都市相比,中国摇滚乐规模较小,但是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文化已开始吸引众多国际媒体的关注。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例如上海和武汉,独立摇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我在纪录片和书中均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与当代中国许多流行文化一样,中国独立摇滚文化也是全球当代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融合。随着“打口碟”唱片的兴起,这种发展真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些打上缺口作报废状态的碟片,成为能为中国音乐人和乐迷提供各种国外音乐的媒介。
后来,互联网和数字化音乐出现了。到了2000年代,中国人只要能上网,就能接触到数以百万计的国外歌曲,可以吸收新旧音乐风格。200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乐队有了更广泛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可供选择。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乐队,深受“涅槃乐队”等少数西方摇滚乐队的影响;而到了2000年代,中国的独立摇滚乐队受到了更广泛的音乐流派的影响,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乐到70年代的朋克乐,再到80年代的工业音乐和新浪潮风格,以及90年代的颓废摇滚等。
但中国摇滚现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吸收了来自国外的多种音乐流派影响,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后现代的风格,就像是将来自不同时代的多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放入搅拌机中,看看会产生什么结果。中国音乐界,尤其是北京的音乐界,非常鼓励大胆尝试与探索。
中国的独立摇滚乐队受到了过去几十年西方摇滚乐潮流的影响,有些乐队的音乐风格让人联想到西方某个时代甚至某个具体乐队,还有些乐队则采取了折衷的方法,尝试混合各种风格。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独立摇滚乐队也受到了本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西方乐队,而是将这些音乐流派与他们从自身文化遗产和社会环境所汲取的灵感融为一体。有些乐队甚至使用中国传统乐器,将传统民乐融入到摇滚乐中。当然,与国外一样,吉他、鼓和贝斯也是中国独立摇滚乐队的核心乐器,但中国音乐人也将古筝、琵琶和二胡等传统乐器带入了摇滚乐。虽然并不是大多数乐队都这样做,但出现的频率也相对高,足以被视为一种潮流。
在歌词方面,有些乐队喜欢用英语演唱,但大多数乐队都用普通话演唱,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乐队用方言演唱,如上海乐队“顶楼的马戏团”,不过这些并不是主流。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用方言演唱,很多乐队都从数千年来中国优美的传统诗词歌赋中汲取灵感。例如,北京的寂寞夏日乐队在作词上展现了宋词古风;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主唱杨海崧所在的PK-14乐队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杨海崧的歌词不仅受到古诗词的滋养,还受到美国“垮掉的一代”诗歌以及鲍勃·迪伦、菲尔·奥克斯等20世纪60年代吟游诗人作品的影响。SUBS乐队展示了中国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接纳。
另外,各地政府对摇滚音乐节和音乐会的支持,促成了摇滚俱乐部在多个城市蓬勃发展。最近,独立摇滚乐队在网络平台自制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大放异彩,许多独立摇滚乐队因此一举成名,为独立摇滚乐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我推荐大家听一听我们为本书创建的摇滚乐播放列表,由 DJ BO 制作,DJ BO参与过许多音乐活动,还在昆山杜克校园做过音乐讲座。大家可以在 Spotify 和QQ音乐上找到播放列表,歌单略有些区别,链接如下: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7lpk51moJkyxvQXSEiWzrr? si=a2acd26cb50f401c
QQ
https://y.qq.com/n/ryqq/playlist/889963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