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段晓宇:以全球视野深耕老年流行病学

在医院走廊里,段晓宇看见一位老人紧紧攥着鞋带,却看似记不起它的用途。

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疾病的可怕——原来有些记忆会像手中的鞋带一样,松散脱落,再也系不回来。在医院和社区,段晓宇目睹不少老年人在阿茨海默症等老年流行病面前的无助。而每个遗忘的瞬间,留下背后的家人在黑暗中摸索,希望能点亮那即将熄灭的光。

段晓宇深受触动:作为年轻人,我能为那些老年人做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并最终促使他在大学里选择了全球健康专业,把老年流行病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今年,他从昆山杜克大学本科毕业,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全球疾病流行病学与控制公共卫生理学硕士项目,在全球顶尖的流行病学专业研究机构继续深耕老年流行病学。

健康之路的启蒙

高二时的一次校园日参观,让段晓宇了解到昆山杜克大学的独特魅力:自由探索的专业设置、多元文化的校园氛围、研讨式的小班教学,以及与教授并肩参与科研的机会。这令渴望跳脱出传统学习路径、拥抱自由与多元的他十分兴奋,很快便提交了入学申请,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昆杜录取。

大一时,他参加了卫生政策助理教授陈梅芳博士的迷你学期课程——居住地对肥胖的影响:通过地理空间视角看健康差异。该课程以上海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旨在用GIS映射方法,探讨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GIS全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中多有应用,可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和空间分析结果,为疾病防控提供创新性方法。迷你学期是昆杜特有的课程体系之一,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在一周内自由探索未知学科领域的机会。

在研究中,通过走访上海的社区,观察社区卫生中心设施的建设与分布,以及社区环境,段晓宇意识到健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与周边环境、个人行为习惯等因素密不可分。这激发了他对全球健康的兴趣。

随后,他在昆杜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慢性病科研室主任阎丽静教授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机制及路径分析研究中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该研究团队对苏州三个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了解老人们的健康情况以及日常健康管理的习惯和认识,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在与老人们交谈中,段晓宇发现老人们对流行病疫苗接种心存顾虑,担心接种疫苗有可能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

段晓宇意识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偏差同样会影响自身健康。很多疾病往往能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和干预,但很少有人“未雨绸缪”。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意义非凡,或将切实影响、帮助到周围的人。

大家对健康议题的认知还不全面,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来消除误解和信息差。这让我非常想学全球健康这个专业;我有强烈的使命感去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高中时,段晓宇从文科转向理科,大学时又因为对全球健康学专业的兴趣让他确定了方向。 

“全球健康本身就是个跨学科的、文理交融的专业,我觉得它可以让我的思维不会过于倾向于文科或者理科,养成思维定式,而是可以文理兼顾。”

尽管健康研究中涉及的数理公式和统计软件相对复杂,但他通过不断向同学、教授寻求帮助,自学大量课程和参考书,边学边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慢慢上手那些数理公式和统计软件后,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全球健康是与实际生活和健康休戚相关的学科,与其只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如在面对现实世界的不同问题时都有很全面的思考,结合多角度进行批判性分析。”

在杜克大学交换期间,段晓宇依然保持了探索的习惯,选择了多门非专业课。“这些课程很不寻常,比较吸引我。”

大一入学时由于好奇心使然,没有任何乐理基础的段晓宇报名了一门小提琴课程。在短时间内零基础学习小提琴的难度不小,指导老师刘诗文担心他会中途放弃,又不愿意打击他的学习热情,只好在宽慰的同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出乎意料的是,14周后,段晓宇非但没有放弃,还出色地完成了课程考核。这项偶然习得的技能也成了他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良药。

跳出舒适区,这些在课程上的自由探索并非无用功,广泛的跨学科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段晓宇的视角。大三时,段晓宇在昆杜的支持下前往武汉,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熊念博士合作开展湖北省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临床调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更多会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角度来考虑老年人的睡眠管理。而段晓宇则会提出一些跨学科的观点,如养老院的环境、亲属、护理人员、医生与老年人的关系等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这些观点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也引发了团队成员的惊叹,“原来你们本科就学了这么多的课程。”

“我目前所做的研究更偏向生物和数理学科,经常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但也要从社会学和实际情况来考虑。在昆杜培养的跨学科视角能让我全面考虑社会、遗传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并进行动态思考。”

在段晓宇看来,他的大学四年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迷你学期中初探学科,在社区调查中发觉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陈梅芳博士指导下参与杜克大学BASS Connections项目,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在癌症控制研究中了解全球健康的运作模式,各种团队的运维则使他收获了更勇敢自信的自己,并让他获得千禧年研究员(Millennium Fellowship)等荣誉。

在癌症控制研究中,段晓宇与团队共同分析了世界各国针对多种癌症筛查与控制项目的模型,通过对中国一些民间社会组织的访谈,深入了解了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中,民间社会组织在全球健康政策上如何发挥多部门的优势,从而影响当地的公共卫生服务。尽管世界各地针对不同癌症结合当地人群、医疗资源等的多部门合作在癌症预防和治疗方面大多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民间社会组织在多部门癌症计划中面临的挑战也让实现更好的健康这一事业任重而道远。

成为“完整的人”

大一下学期,段晓宇与同伴创建了青年健康教育组织(Health Education for Youth,HEY!),担任联合创始人。该组织旨在通过办讲习班、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宣讲健康知识,增强青少年健康意识;陈梅芳博士对该组织提供了支持指导。

组织成立之初,团队成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健康教育要怎么做?要做哪些主题?采用什么样的呈现形式?成员怎么分工?段晓宇和团队成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商议,团队决定在昆山加拿大国际学校(CISK)开展活动,通过青年学生带动家庭,从而扩大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和影响面。活动前,段晓宇每周会和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通过集思广益,逐步明确活动方案,以求达到最好的宣教效果。陈梅芳博士则会在选题、内容呈现上进行细致指导,给予这个年轻团队尽可能多的帮助。团队先后在昆杜校园举办了世界健康日与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经验和角度。

在宣讲内容的呈现上,团队成员有时会存在分歧。段晓宇往往会在不同意见间发挥协调者的角色,与教授沟通,综合各方思路,使内容呈现尽可能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

“最初宣讲时孩子们会听不懂志愿者的讲解,认为太难了,之后我们又不断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促进孩子们的理解。”

在分工上则采取项目制,团队内部再细分为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物料和讲解。

“作为健康教育推广的一个环节,青年学生可以把自己在活动中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从而实现健康教育扩散的目的。”

此外,段晓宇还加入了MediHealth播客团队。MediHealth是昆山杜克大学第一个由学生主导的播客。他们会邀请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畅聊热门健康议题,通过访谈让公众了解到专业化、权威性的健康知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团队管理和沟通过程中,段晓宇的领导力日益提升。

昆杜语言文化中心原英语高级讲师John Harper对段晓宇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人,总是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他的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在团队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员。”

“他能够在不同课程中找到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展现出的全面发展,让我看到了他超越学术成就的潜力。”

如今,段晓宇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全球疾病流行病学与控制公共卫生理学硕士项目,继续深耕老年流行病学。

谈及未来,他说,“希望能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全球健康尽一点绵薄之力。”

如果您是一名记者,正在寻找有关大学的信息或专家采访故事,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

媒体关系

中国传播

李怡
联系电话: (+86) 0512-3665 7720

邮箱: yi.li@dukekunshan.edu.cn

Add our
WeChat